正念溝通

我們每天的生活中,都免不了與人溝通,即使是居家工作的WFH工作者,也需要透過通訊軟體與人聯繫,在跟人溝通時,如果能夠運用正念溝通的方法,就能讓溝通更加有效率,並且為雙方都帶來更高品質的溝通成果。

藉由正念溝通,我們運用專注力,與對方產生更深層次的連結。正念溝通的技巧可以運用在個人與職場中的各種生活情境,對象可以涵蓋家人、同事、伴侶、朋友甚至是陌生人。

接下來讓我們了解正念溝通的概念

正念溝通是一種正念實踐的方式,在正念溝通的狀態下,我們更專注於「當下」的體驗,不急著表達自己的想法,也不急著反駁對方。而是帶著不評判、包容且接納的態度,展現同理心。這樣做,可以幫助我們更加「聽進」對方想說的,也更容易聽出語言背後真實的情緒訊息。同時,能夠避免雙方落入情緒化的溝通模式,也省去過度反應而帶來的關係耗損。

正念溝通的情境

在我們結束一天的工作,回到家之後,時常腦子裡還是在思考今天跟客戶做簡報時有哪句話說得不夠好,或者在煩惱明天要交給主管的成效報告還有資料哪些需要加強,在這樣的狀態下。即使到了晚餐時間,也可能是一邊吃飯、一邊滑手機、一邊聽家人說話,到了一個段落,家人問你:「你覺得怎麼樣?」你可能會說:「蛤?我沒聽清楚,你再說一次。」

這樣的場景是否很熟悉呢?

如果我們用工作忙、事情多作為理由,很可能在無意間失去了與家人好好溝通的機會,家人也會感到失落,沒有得到我們的陪伴與傾聽。相同的,這樣的態度若是在職場中,也容易讓人感到我們心不在焉,對工作不夠用心,進而影響了我們的工作成效。

曾經參加過一堂正念課程,主題正好是正念溝通,老師讓我們跟同學兩兩一組,互相練習。短短15分鐘的互動,卻能對陌生人般的同學展開一段敞開心胸的交流,感覺到被傾聽、被尊重、被理解、被接納,在各方面而言,正念溝通都是個非常高效的溝通方式。

體驗完正念溝通的影響力,我深刻地檢討自己,一直以來對老安都不夠有耐心也不夠專注於傾聽。很長一段我們雖同坐用晚餐,卻各自看著手機,聊天時有時我邊滑手機,有時他邊看漫畫。

我們在不知不覺中,習慣了這種低品質的互動跟相處模式。雖然我對其他人不會這樣,卻對最親近的伴侶最鬆散。課後我跟老安分享了上課時的體驗,我們也在當下一起練習調整溝通模式。

突然間,我覺得這場景似曾相識,我們這才想到,早在四年前我們決定結婚時,就在婚前課程學過這套溝通方式了,但這也隨著生活的消磨而早已被淡忘。剩下的是我們憑著慣性,任由自動導航帶著我們體驗一次次不甚滿意的互動經驗。

上完課之後,我們彼此都有意識地調整溝通方式,在對方說話時,放下手邊的事,把眼光放在對方身上,專注傾聽對方,不打斷也不插話,不急著回應,不擅自下評斷。當然沒辦法做到100分,但我們在意識到自己忍不住插話時,會立刻道歉並請對方繼續。也會在被對方打斷時,清楚且溫和地請對方先專心傾聽。

短短時間,我們已經體驗到正念溝通帶來的影響,也帶來更有品質的互動與交流,一樣的共進晚餐、一樣的下班後閒聊,彼此陪伴的充實感卻增進許多。

如同正念所要培養的,活在當下,體驗正在發生的事情與心情。透過練習,我也更有能力帶著覺察,好好體驗眼前正在跟我互動的對象所傳達的訊息。

正念溝通的3種應用方法

  1. 專注於當下:與對方交流時,專注於當下的「溝通」本身,停下手邊的事情,眼神專注於對方,心思也全然放在與對方的交流中。
  2. 不評判不反駁:在對方表達想法時,不急著打斷對方,也不否定對方的看法,已接納的態度傾聽對方所表達的內容,除非對方徵求我們的意見,否則不加以評斷對方的觀點。
  3. 展現同理心:理解對方的立場與觀點,在不否定對方的狀態下,表達自己的看法,以及站在對方的角度給予回應,讓對方感覺到被支持、被尊重。
  4. 避免情緒化:我都戲稱這是「膝蓋反射式的回話」,有時候我們受到情緒的綁架,會毫不思考地丟出情緒化的回應,可能不小心傷害了彼此的關係。在正念溝通中,我們如實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看法,即使與對方的觀點不同,也不需要反駁對方。
  5. 開放性提問:引導對方說出真實的想法與感受,例如:「你覺得怎麼樣?」、「你有什麼看法嗎?」,取代「你認同⋯⋯嗎?」、「你覺得⋯⋯對嗎?」

正念溝通的好處

正念溝通能讓我們與對方產生更真實的連結,專注於當下的經驗,展現同理心和避免情緒化回應,讓溝通的品質更加提升。透過正念溝通,我們可以在家庭、職場和社交場合中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,也能連帶提升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。(畢竟很多時候,問題是來自於溝通不良)

運用正念溝通,我們還可以提高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能力,讓我們的情緒管理更好,成為情商更高的人。

在實際應用正念溝通的過程中,需要不斷地練習和實踐,不一定每次都會得到很好的結果,這是很正常的,因為每一次的溝通都是不一樣的,我們能做的就是專注於當下的經驗。

同時,我們可以藉由事後的反思,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。在一次次的實踐與練習之後,我們可以在各種情況下保持正念溝通,更專注於與對方交流的品質,也更專注於解決問題和達成目標。透過不斷地練習和實踐,慢慢掌握這種技巧,為彼此的關係帶來更好的溝通品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