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法「復原」也沒關係,我們帶著傷痕繼續前行

這個週末,因為家人要帶新養的小貓來家裡玩,為了他們的安全與衛生,我終於提起勁,開始整理那已停滯了半年的一樓空間。
自從奇奇三月底離世後,這個空間,彷彿也跟著時間一起凍結了。他的推車、睡窩、飼料、尿布⋯所有的一切都還在原地,伴隨著我隨手放置的雜物。我每天看著,知道應該要整理,卻始終無法展開行動。
【不想面對的分離,凝結在時空裡的家】
有一部分的我,其實很抗拒。
我不想要做那些清掃、整理的事,感覺好像一旦做了,就是徹底地送走了某些東西。我甚至不想讓吸塵器,帶走牆角與櫃子上,那些堆積著的灰塵與他的毛髮。看著那些留有他存在過的痕跡,能讓我懷念奇奇摸起來的觸感、擁抱時的重量感,而那些狗毛就像是跟他的最後一絲實體連結。
心裡的某個部分,其實還不想面對分離。感覺如果將那些屬於他的生活用品徹底收納起來,這個空間,就不再是一個「有狗的家」了。彷彿我的一部分自我認同,也會跟著被儲藏起來,但我還沒有準備好放下。
於是當有人問我:「你也有養狗嗎?」我還是會說:「對,我有兩隻狗,一隻前陣子離世了,還有一隻米克斯。」當看到有人在聊約克夏,我還是會說:「我家寶鼻如何如何⋯」
就好像,他從未離開過一樣。
但事實是,這些東西,他再也不需要了,只剩我還留在這個空間裡。當我為了迎接小貓、開始整理環境時,各種情緒像潮水一樣湧上來,讓人快承受不了。
【每一件物品,都是一趟時光旅行】
整理單據時,我翻到了今年一、二、三月的動物醫院收據。那一張張的檢驗報告和醫囑,讓我想起,當時我們因為奇奇的精神變好、數據回穩,我們與獸醫師在診間彼此鼓勵,感覺一切都充滿希望。
從皮夾裡,整理出台大動物醫院的病例卡。想起前年為了找出他共濟失調的原因,帶他去做核磁造影,當天清晨從台中出發,那天好冷好冷,還飄著綿綿細雨,人跟狗都包成粽子。我還記得,醫師說麻醉風險是三級時,我那顆揪緊的心。但奇奇總是最優秀的棒狗狗,好好地醒了過來,和我們一起回了家。
打開櫃子,看見他好幾年沒玩的 Kong 玩具。他已經好幾年玩不動這種硬橡膠,後來都換成布類的嗅聞玩具。想到這裡,我又想到他剛來我們家的頭幾年,還是年輕的小屁孩,常常會把我們的拖鞋叼走,有時候要起身發現找不到拖鞋,到浴室前面的腳踏墊上一定能找到。
好多好多的回憶,太多太多了。一邊檢視著物品的去留,一邊在腦中回放著往事,真的好難,太難了。悲痛的感覺猛烈到我必須不斷中斷整理,去喝點水、滑個手機,讓自己從情緒中暫時抽離。
那一刻,我終於深刻地體會到,韓劇《Move to Heaven:我是遺物整理師》裡,為何有些家屬會不願打開那個「黃色的盒子」。我也終於明白,為什麼整理師朋友們,總是不斷推廣斷捨離與生前整理。
因為對留下來的人而言,每經手一次物件,每判斷一次去留,每回憶一次過往,這一次次的過程,都是非常錐心的感受。
【允許悲傷,也允許自己繼續好好生活】
但不行啊,奇奇是我的孩子呢,他的東西只有我能整理,我們的家也還是他的家,我希望他的靈魂偶爾回來走走晃晃時,也能感覺家裡依舊漂亮又舒服,知道我仍然好好地照顧著自己。
因此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,用極度緩慢的速度,把最後這半年他最常待的一樓空間,重新整理成我們都喜歡的、乾淨清爽的樣子。也剛好在中元普渡這天,買了新的鮮花,為他的追思角落換上,就像以前,我總是幫他梳理得乾淨漂亮。
過去,人們常期待受過傷就「復原」,或是經歷創傷後「回到從前」,但現在回頭看,才明白這其實不可能。正念教我接受生命的無常,變化本身也有它的既往不咎,我們無法回到上一口呼吸,自然也不可能回到還沒經歷傷痛的自己。
同樣的,跟奇奇共同生活的這16年,也不會因為他的離去而抹滅,我能做的,是帶著一起生活過得幸福與滋養,也帶著經歷死別的悲痛與哀傷,繼續每一天的生活,繼續每一口的呼吸。
至於這些歷程會在我的生命裡長成什麼模樣,恐怕也只能跟著時間一起走,慢慢看見。
【從能做的行動開始,把答案交給時間】
過去我很容易用消費來安撫情緒,但奇奇離開之後,更能體會:如果不想讓愛我的人那麼辛苦,那我能做的,就是盡可能不留下太多必須處理的物品,因為每經手一次、每判斷一次去留、每一次回望過往,都是再一次錐心。
當然,我也有想過是不是要婉拒這次的到訪,但我知道自己需要一個外力,幫我鼓起勇氣提起行動,至少先讓外在環境變得清爽,讓內心有個安穩的著力點,就算只完成了一部分的整理,這一點舒適跟清爽,也是好的開始。
我也期待從這樣的小小行動,讓內在恢復一些能量的流動,即使過程會很難受也沒關係,我知道自己可以承受這些真實的情緒,也願意允許它們被好好看見。
謝謝你也透過文字,陪我走完這段過程,願每一次放下,都能更靠近溫柔與自由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