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著,本身就是一件很足夠的事 – 我的心理劇團體初體驗

心理劇初體驗

前陣子參加了人生第一次的心理劇團體工作坊,活動辦在一個即將新落成的心理治療所,我們是第一批使用這個團體的人,空間很新很漂亮,由於第一次參與這種團體,心情有一點忐忑,但也很好奇會有什麼樣的體驗。

這邊一定要說一個當天的小插曲,在教室門口的路邊看到地上有一顆御飯糰,當下覺得很好笑就拍起來,後來進到教室後,聽到當天的帶領者在跟夥伴討論他的早餐不見了,我還帶他去路邊把飯糰撿回來🤣

因為這個插曲,讓我們提前有了有趣的互動。回想起來,這顆被遺落又被找回的飯糰,像極了我們在團體中,那些被遺忘、又重新被找回的自己。

一個安全的容身之地

心理劇的宗旨,是營造一個真正安全、沒有外界評判的隱蔽空間,每個細節都圍繞著「涵容」與「非強迫」這兩個核心,讓慢熟的我也能用自在的狀態選擇要對團體投入多深。

團體原則強調,所有發生在這裡的故事都必須留在這裡,我們能帶走的是自己的體悟,而不是他人的故事。在這裡也不需要迎合大團體,每一次的互動邀請,都以尊重與自主為前提,也就是你永遠可以說「不用」,可以自在地為自己劃下安全界線。

這些原則在許多心理團體中都適用,包含我所帶領的正念課程與團體也是如此。身為一個長期聚焦於覺察與正念、同時關心心理健康的工作者,我特別想強調這種「讓故事停留在空間」的儀式感。

這跟心理劇演完後需要「去角」很類似,當我們在心理團體中,可以讓最真實自我的這個角色站上舞台,被自己與人們看見。而出了這個空間,我們可能需要再回到社會角色,因此讓團體成為一個安全且涵融的保密空間,格外重要。

人生雖沒有現成的劇本,但每一次真誠的分享、每一次願意冒險打開自己的時刻,都是往自我成長的重要一小步。

從分享中獲得同理與陪伴

初始的暖身活動是傳球自我介紹,還有挑選「能量圖卡」,過程中發現每個成員其實都帶著一些內在的議題來到這裡,也都在尋找被理解與連結的同理。

在挑選能量圖卡的環節,我第一眼選擇的是這張,一位小朋友跟白色狗狗,一起在草皮上互動,遠景是遼闊的山嵐跟天空。



畫面上的大白狗趴在草皮上,小朋友正伸手摸他的腳掌,畫面上看起來天氣很晴朗,彷彿能感受到人跟狗一起在這裡,很專注地跟大自然待在一起。

我的狗狗在三月底離世,看到這張牌卡的畫面時,讓我回憶起我們也很常像這樣,一起待在公園的長椅上,他自在地嗅聞著草皮跟泥土的味道,而我則會看著他,跟他一起享受這片刻的平靜與安穩,這會讓我感到非常療癒與幸福。

同時我也覺察到,這個幸福感的下層,還有一絲哀傷,是我與人生中重要的毛孩伴侶分離的失落。這份苦甜交織的感受,也像是為接下來更深層的內在探索做了準備。

生命曲線下的暗流:每個人的故事其實都很重

在這個心理劇團體裡,每個人都繪製了自己的生命曲線,有些人的曲線跌宕起伏,有些則是平緩的變化,但每一條生命曲線的背後,都代表著每個人的生命歷程。

有些人在權威家庭中成長,對自我養成高標準要求,卻因而有焦慮、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;有人因為原生家庭的不理解,選擇勇敢離開熟悉的城市,希望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。

有人經歷婚姻、家庭、職場的看似平順,卻在關鍵時刻發覺「這不是我要的人生」而勇敢斷捨離;還有人從重病、無數次想結束人生的念頭,一路走到更懂得自我照顧的今天。

而我的生命曲線則是從有記憶以來,一直都在低谷,直到前幾年踏入了正念的世界,我慢慢學習並累積了更多自處的能力,讓我逐漸能體會到生命的喜悅。

這一個個真實的人生故事,在小小的空間裡,交錯凝聚成一種力量,讓我看到當人們遇到人生中的考驗時,會選擇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應對,而最終我們一起來到這裡,將注意力帶回當下,全心投入在彼此的陪伴與傾聽中,成為支持的力量。

導演的提問與「真實感受」的核對

最令我佩服的是心理劇導演的細膩,當輔角(代演者)表達感受時,導演第一時間總是回頭詢問主角的狀態,引導成員覺察「這是不是我的真實經驗」?

我在劇中是主角的替身,因此我需要像鏡子一樣,重複主角說過的話,複製主角的神態與舉動,因為是第一次這樣在人們面前扮演角色,也會有點緊張,表現的方式可能跟主角有所差距。

這時候導演會反覆跟主角核對,也會引導我調整後再試一次,這個過程體現了心理劇團體中很重要的「安全感」,這份安全感不只保護了主角,也讓所有成員一起學習面對並承認自己「此刻的真實感受」。

在工作坊中,不只是認識到心理劇的理論,更有現場即時呈現出來的情緒張力,為身體和心理帶來同步的學習。

正念,是向內的「靜觀」;而心理劇,則是向外的「展演」

正念練習時,我們在內在慈悲地地看著念頭、情緒與身體感受的流動;而在心理劇中,我們則是將這份內在的流動,透過身體、聲音與角色互動「演出來」,讓它被自己、也被他人所「看見」。

兩者看似一靜一動,但最終都指向同一個核心:全然專注地與此刻的自己同在。

其實這一次主角帶來的議題與劇本,跟我近期在思考的人生疑惑很相關,他的經歷某部分也是我正在面臨的,因此看到他從一開始的迷茫,到完成劇之後流下了觸動的淚水,身在現場所感受到的支持感與力量感,讓人印象很深刻。

這一天的體驗也讓我再次意識到,其實每個人的道路上,都會有各自的挑戰與難題,雖然不一定能夠很快或很順利走過,但這也為我帶來提醒:

「活著,有時候只是存在,就已經很足夠了,當我們有餘裕時,再慢慢去感受自己生命裡的重量」。

不是每個低谷都需要「戰勝」,有時只是需要空間,讓我們可以被允許、可以慢慢說、甚至可以什麼都不說。

如果你也渴望一個安全能包容你真實狀態的空間,也可以嘗試看看不同形式的心理團體。

你會發現,生命裡有許多意想不到的轉折,可以不用靠自己一個人撐過去的,只要願意伸出手嘗試,就有機會找到同路人一起陪你看見,陪你走下去。